正高

史培军

个人信息简介

姓名:史培军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spj@bnu.edu.cn

陕西靖边人,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973、重点专项等6项国家科技项目,在Nature、Nature 子刊、PNA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中、英文版)、地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第一、通信作者论文276篇,出版第一作者专著(含地图集)25本,论著总他引2.4万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部级科技奖4项(均排名第一)。获国家教育教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五)、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北京市教育教学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第二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与综合灾害风险研究。


教育背景

1995.09-1997.0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自然资源学院,自然资源生态学博士后

1986.09-1988.10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理学博士

1982.02-1984.10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理学硕士

1978.02-1982.01    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学,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6.03-  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2016.12-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8.07-2022.11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08.02-2018.10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2007.06-2016.12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11-2023.12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6.03-2018.07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3.09-2004.1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院长

2000.04-2006.1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9.09-2008.02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1997.02-2003.09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3.10-2000.0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1993.10-2000.0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3.10-1997.0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1991.10-1993.10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副主任

1989.10-1991.10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灾害研究室副主任

1984.10-1986.09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然资源研究所讲师

1988.10-1992.10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2.10- 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科研项目

(一) 正在执行国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多营力复合侵蚀变化与风险评估;2024-2028;主持

2.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二期);2022-2024;主持

3.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支持项目(含:粤港澳大湾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项评估与成果应用示范);2020-2024;主持

4. 国家外专局-教育部“111”项目(三期);综合灾害风险防范;2020-2024;主持

(二) 已完成的国家项目

5.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与应对)项目;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2016-2021;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2014-2019;主持

7.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973)项目;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关系及其适应性范式研究;2011-2016;主持

8. 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2010;主持

9. 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渤海海冰淡化关键设备研制及工程试验项目;2008-2010;主持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及减灾范式研究;2006-2009;主持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综合自然地理学(陆地表层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地理样带”研究);2005-2008;主持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中奥合作项目-中国洞庭湖区水灾综合评估模型与减灾对策研究;2005-2007;主持

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农牧交错带的与土地利用变化格局(973项目课题);2001-2005;主持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中国东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机理;1998-2001;主持

15. 霍英东基金项目;灾害评估模型;1991-1993;主持


出版著作(第一作者著作)

1.《Atlas of Global Change Risk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s》,Springer出版社2022年版

2.《综合风险防范: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3.《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凝聚力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4.《灾害风险科学》,《Disaster Risk Science》,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 Springer 2018年版

5.《综合灾害风险防范: 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关系及其适应性范式》,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6.《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Springer出版社2016年版

7.《World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Springer出版社2015年版

8.《综合风险防范: 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制图》,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9.《海冰水在滨海台田——浅池系统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综合风险防范: IHDP综合风险防范核心科学计划与综合巨灾风险防范研究》,《Integrated Risk Governance—Science Plan and Case Studies of Large-scale Disasters》,Springer出版社2012年版

11.《景观城市化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圳为例》,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中、英文对照)》,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综合风险防范: 科学、技术与示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资产测量》,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资源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7.《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中、英文对照)》,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内蒙古自然灾害系统研究》,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陕西省佳县经济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1900年版

23.《地学概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发表论文(第一或通信作者,20篇代表作)

1. Shi, P.J.*, Zhang, Y., Chen, Y.Q., Zhu, W.Q., Hu, X.K., Yang, H.Y., Jiang, L.*, Ma, Y.G., Tang, H.P., 2024.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contribution rate calculati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7, 497–509.

2. Shi, P.J.*, Liu, F.G., Meng, X.M., Zhou, Q., Yu, D.Y., Chen, Q., Liu, L.Y., Fang, W.H., Xiao, C.D., He, C.Y., Ye, T., Hu, J.P., Li, Y., 2024. Recent Jishishan earthquake ripple hazard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rehistoric Lajia Settlement 4000a B.P.. Scientific Reports, 14, 11630.

3. Hu, X.K., Chen, Y.Q., Huo, W.Y.X., Jia, W., Ma, H., Ma, W.D., Jiang, L., Zhang, G.F., Ma, Y.G., Tang, H.P., Shi, P.J.*, 2023. Surface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2017-2022). Scientific Data, 10, 900.

4. Fang, J.Y. *, Nicholls, Robert J., Brown, Sally., Lincke, Daniel., Hinkel, Jochen*., Vafeidis, Athanasios T., Du, S.Q., Zhao, Q., Liu, M., and Shi, P.J.*, 2022. Benefits of subsidence control for coastal flooding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6946.

5. Chen, Y.Q., Zhang, G.F., Chen, Z.Y., Yang, X.M., Chen, B., Ma, Y.G., Xie, H.C., Luo, Q.Y., Yang, J., Ye, T., Yu, D.Y., Wang, J.A., Tang, H.P., Chen, Z., Shi, P.J.*, 2022. A warming climate may reduce health risks of hypoxia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cience Bulletin, 67, 341-344.

6. He, Y., Hu, X.K., Xu, W., Fang, J.Y., and Shi, P.J.*, 2022. Increased probability and severity of compound dry and hot growing seasons over world's major cropland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24, 153885.

7. Bai, X.M*., Nagendra, H*., Shi, P.J.*, Liu, H.Y., 2020. Cities: build networks and share plans to emerge stronger from COVID-19. Nature, 584(7822): 517-520.

8. Peijun Shi*, Xuemei Bai*, Feng Kong, Jiayi Fang, Daoyi Gong, Tao Zhou, Yan Guo, Yansui Liu, Wenjie Dong, Zhigang Wei, Chunyang He, Deyong Yu, Jing’ai Wang, Qian Ye, Rucong Yu, Deliang Chen. 2017. Urbanization and air quality as major drivers of altere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heavy rainfall in China. Landscape Ecology. 32(8), 1723-1738.

9. Bai, X.M., Shi, P.J., Liu, Y.S., 2014. 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 Nature, 509(7499): 158-160.

10. Shi Peijun*, Sun Shao, Wang Ming, Li Ning, Wang Jing’ai, Jin Yunyun, Gu Xiaotian, Yin Weixia. 2014. Climate chang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1961-2010).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57(11), 2676-2689.

11. Shi Peijun, Yuan Yi, Zheng Jing, Wang Jing’ai*, Ge Yi, Qiu Guoyu. 2007.The effec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on surface runoff in Shenzhen region, China. Catena. 69(1), 31-35.

12. Shi Peijun, Yan Ping*, Yuan Yi, Nearing Mark A. 2004. Wind erosion research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Earth and Environment. 28(3), 366-386.

13. Shi, P.J.*, Ye, T., Wang, Y., Zhou, T., Xu, W., Du. J., Wang, J.A., Li, N., Huang, C.F., Liu, L.Y., Chen, B., et al., 2020. Disaster Risk Science: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and a Research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11(4): 426-440.

14. 史培军*, 胡小康, 陈彦强, 张慧, 杨合仪, 胡金鹏, 杨雯倩, 贾伟, 马伟东, 姜璐, 张钢锋, 蒲小燕, 郝力壮, 王静爱, 朱文泉, 马永贵, 唐海萍, 陈志. 青藏高原地表大气氧含量空间格局及自然地带“三维分异”的新认识. 地理学报, 2023, 78 (03): 532-547.

15. 史培军*, 宋长青, 程昌秀.

地理协同论──从理解“人─地关系”到设计“人─地协同”.地理学报, 2019, 74(01): 3-15.

16. 史培军*, 汪明, 胡小兵, 等. 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的凝聚力模式. 地理学报, 2014, 69(6): 863-876.

17. 胡小兵, 史培军*, 汪明, 叶涛, LEESON Mark S. 凝聚度——描述与测度社会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的一种新特性.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11): 1467-1481.

18. 史培军*, 刘学敏. 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 求是, 2003, (4): 32-34.

19.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地理学报, 2000, 55(2): 151-160.

20. 史培军. 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大学学报, 1991(专刊):37-42.


教学工作

研究生: 硕士生课程《灾害风险科学与技术》(海淀校区)、博士生课程《灾害风险科学与技术前沿》(昌平校区)


社会工作

(一)现任社会兼职

1. 国际科联地球科学联盟风险与灾害特设委员会委员

2. Volvo Environment Prize 陪审委员会委员

3.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 / 未来地球Future Earth

核心计划 IRG联合主席

4.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洲分部主席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主编

6. 第四届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任

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8.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会长

9. 中国地理学会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

(二)历任社会兼职

1.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科学技术顾问组成员

2. IRGC科学委员会委员

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巨灾管理高级科学委员会委员

4. 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

5. 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

6.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7.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8. 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会副会长

9.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

10. 科技部防沙治沙专家组组长

11. 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2.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育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

13.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第八届顾问

14. 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15. 陕西省人民政府顾问

16. 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

1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

18. 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协会(CPGIS)地理信息科学主编


荣誉获奖

(一)成果奖励成果

1国家奖

1. 2018年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 2009年 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3. 1997年 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获奖人)

2部省奖

1. 2013年 自然资源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2. 2009年 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3. 2004年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4. 2004年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5. 1993年 “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编制和农村灾害保险技术试验研究.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科技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二)奖励荣誉

2024年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

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

2012年获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学会年会杰出贡献奖称号

2009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8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98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奖励

1997年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人选

1992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协)

1992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奖励(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

1991年获首届青年地理学奖(中国地理学会)

1989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