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05次
为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教务管理专业化水平,文理学院副院长金俞率本科教务管理团队一行于202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聚焦书院制育人、跨学科课程设计、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等前沿议题,通过国际论坛参与、院系座谈、实验室考察等形式,为我院人才培养优化注入新动能。
聚焦核心议题 ‖ 共筑育人桥梁-华东师范大学
10月30日上午,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开展专题座谈,双方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展开深度对话,为跨校合作开辟新空间。华东师大化学学院副院长万晶晶与金俞副院长分别介绍两院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框架。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聚焦“厚基础、强交叉”的育人模式,北师大文理学院分享“数理筑基、AI赋能”的跨学科探索路径。双方一致认为,两院在“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深造”链条上高度互补,亟需打通资源壁垒。与会教务团队就关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毕业论文管理、教务轮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聚焦核心议题 ‖ 共探本研贯通培养新模式-复旦大学
10月30日下午,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开展专题座谈,座谈会由刘顺厚书记主持,本次交流以“本研融通培养机制”与“专业分流轨道优化”为核心议题,通过实地考察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设备和展览,详细了解实验室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情况并进行了深度研讨,为跨校协同育人注入新动能。朱亮亮副系主任和金俞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双方系院的基本情况。复旦大学化学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单喆主任详细介绍了专业分流“立交桥”方案,通过柔性课程模块与科研导师双选机制,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无缝衔接。高分子科学系教学科研办公室副主任、本科生教学秘书陈佳欢重点介绍了“2+X+Y”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情况。双方还就院系间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聚焦核心议题 ‖ 共探AI赋能外语教育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
10月31日上午,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专题座谈。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输出型能力培养机制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对话,为外语学科数字化转型与跨部门协同育人探索新范式。上交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江妍系统介绍了“AI+外语”融合实践,通过智能语音评测、多模态语料库构建、虚拟场景对话等技术手段,重构“学-教-测”一体化评价体系。还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党建引领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打通教务、技术、学工部门壁垒,实现课程调度、资源分配、学生服务的无缝衔接。这一机制为北师大优化多校区协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座谈不仅汲取了上交大在外语教育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先进经验,跨出了对接长三角教育创新资源的重要一步,为构建“技术赋能、交叉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实践范本。
国际论坛 ‖ 共商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
10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金俞一行3人参加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第四届“拔尖人才培养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大会,与海内外教育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育人模式变革、全球化视野下的书院制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本次论坛聚焦未来教育生态重构,为北师大优化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通过本次高端对话,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进一步明确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培养方向,未来将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的协同创新,推动书院制改革与AI技术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育人体系。
论坛结束后,金俞副院长率教务团队参观上海交大校史馆,深入了解其从南洋公学到现代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历程。馆内珍藏的早期教学仪器、历史文献与杰出校友事迹,为探索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的融合共生提供了生动注脚。
以调研促改革 ‖ 以交流促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拓展了教务管理团队的眼界,更通过实证对比与经验分享交流,为文理学院优化拔尖人才选拔机制、双院协同制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文理学院教务管理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助力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持续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