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文理学院心理系叶嫣妍老师在《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发表论文提出汉字书写发展的理论模型

     发布日期:2022-07-08

2022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心理系叶嫣妍老师在国际知名教育心理杂志《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在线发表了题为“A Dynamic Interactive Model of Chinese Spelling Development”的综述论文。该论文从汉字基本结构特点出发,结合中国儿童读写教学现状,建构了汉字书写发展的理论模型,为汉字书写习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研究概述:

拼音文字的拼写(spelling)过程是把一个个字母和音节拼在一起组成单词,类似地,汉字的“拼写”是把一个个笔画和部件“拼”在一起组成汉字。为了便于理解,本文把这个过程称为汉字书写。汉字的书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牵涉到认知,语言,和动作相关的技能。汉字特有的结构和系统,使得汉语儿童在学习书写汉字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例如,与只有26个字母书写单元的拼音文字相比,熟练地使用汉语书面语言至少需要掌握约2500个常用字。而目前国外大量的阅读与发展的研究都侧重于拼音文字的读写能力发展,对汉字的读写能力发展关注较少。因此,深入地探索汉语儿童读写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回答阅读和书写等理论问题的全球普遍性和发现汉语言文字系统的特殊性,对汉语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目前已有的汉字读写发展研究大多侧重对汉字识别过程的探讨,对书写能力的关注更少。

理解汉字书写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理解相关的认知,语言,和动作技能如何影响汉字书写能力。那么儿童是如何学习书写汉字的呢?目前国外关于拼音文字的书写能力的发展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正字法意识对书写能力发展的影响,并主要强调了语音意识在拼音文字的书写发展中的重要性(Ehri, 2000; Treiman, 2017)。然而,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是,汉字的读写并不强烈依赖于语音信息。一方面是因为从汉字字形中能提取的语音信息有限(Ye et al., 2021),另一方面汉字具有其特殊的内在结构。虽然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书写发展理论模型,但目前对书写(至少对于汉字书写)的理解并不十分全面,大多数研究只关注其中一两个因素对汉字书写发展的影响,并没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模型中。本文认为要讨论书写发展的过程主要关注两个因素:一是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是否习得了与书写相关的基本技能。例如视觉动作整合能力可能在幼儿阶段就慢慢发展成熟,因此它在书写习得的早期占很大作用;而正字法知识虽然对汉字书写发展很重要,但儿童在书写习得后期甚至是在一年级正式接受读写训练的时候才慢慢掌握,所以正字法知识对汉字书写发展的影响应该在书写习得后期占更大比重。二是不同文字系统的书写习得能力虽然有一定共性,但文字系统的独有特征对书写发展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汉文字与拼音文字的结构特征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文从汉文字系统的独特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读写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学习汉字书写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并建立了汉字书写发展的动态理论模型。

图一

图一是儿童在各个年龄段习得的与汉字书写发展相关的技能。在学前阶段,由于没有接受正式的读写训练,幼儿更多地通过观察,模仿等习得汉字的字形,语音,和语义的外在规律(statisticallearning,Treiman & Kessler, 2021)。例如,汉字是方块字结构,一个字对应一个音节等。这些知识对儿童学习汉字书写有一定帮助作用(McBride,2016;Zhang et al., 2017)。而在进入小学初期接受正式的读写训练后,儿童开始系统学习拼音,掌握偏旁部首知识,理解偏旁部首的功能,掌握这些知识大大减轻了背诵汉字结构的记忆负担 (Ho et al., 2003)。

图二

图二是在图一的基础上,结合汉文字的结构特征提出的汉字书写发展的动态交互模型。通过回顾关于汉字书写发展的研究,该模型包括四种类型的技能,即语音技能、视觉运动技能、视觉正字法技能和语义技能。这四种技能在汉字书写发展中都占有一定比重,但在各个发展阶段需要的技能比重有所不同。汉字书写发展在早期阶段更多地依赖于视觉运动和语音技能,而在获得基本技能后逐渐更多地依赖于视觉正字法和语义技能。该模型根据汉文字系统的特点,将汉字书写所需的不同技能整合在一起,并初步提出其发展规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为理解和诊断汉字书写困难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上述成果于2022年6月20日在国际期刊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在线发表。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在2022年最新公布的SSCI期刊影响因子和排名中,位列教育心理学类第一,影响因子8.24。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心理系叶嫣妍老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另一位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CatherineMcBride教授。

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48-022-09684-3

参考文献:

Ehri, L. C. (2000). Learning to read and learning to spell: Two sides of a coi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20(3), 19–36. https://doi.org/10.1097/00011363-200020030-00005

Ho, C. S. H., Yau, P. W. Y., & Au, A. (2003). Development of orthographic knowledg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ading and spelling among Chinese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Reading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pp.51–71). Greenwood.

McBride, C. A. (2016). Is Chinese special? Four aspects of Chinese literacy acquisition that might distinguish learning Chinese from learning alphabetic orthographi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8(3), 523–549. https://doi.org/10.1007/s10648-015-9318-2

Treiman, R. (2017). Learning to spell words: Findings, theories, and issues. Scientifc Studies of Reading, 21(4), 265–276. https://doi.org/10.1080/10888438.2017.1296449

Treiman, R., & Kessler, B. (2021). Statistical learning in word reading and spelling across languages and writing systems.Scientifc Studies of Reading, 1-11.https://doi.org/10.1080/10888438.2021.19209 51

Ye, Y., Tong, C. K. Y., McBride, C., Yin, L., & Tse, C. Y. (2021). Concurrent and longitudinal predictors of beginning writing in Chinese: The unique role of copying skills.Reading and Writing, 1-21.https://doi.org/10.1007/s11145-021-10149-2

Zhang, L., Yin, L., & Treiman, R. (2017). Chinese children’s early knowledge about writing.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5(3), 349–358. https://doi.org/10.1111/bjdp.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