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

     发布日期:2021-11-29

2021年11月2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历史教研室举办了南国北师史学论坛系列第一讲的讲座,主题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安东强教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孙会修老师主持。

安东强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导入:“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安老师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历史功绩的评价”;二是“研究趋势与总结”;三是“新的突破”。

“历史功绩的评价”这一部分,安老师通过呈现多位重要任务的观点来论述。该部分首先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写作与谈话内容讲起,例如《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纪念孙中山先生》等。

安老师接下来还依次列举了杨尚昆、胡锦涛的讲话内容,并在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内容: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研究趋势与总结”部分,安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发展脉络。

安东强老师首先介绍了学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章开沅先生提到“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更形冷落”问题。但同时做了积极的回顾和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并不缺少致力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学者,陈锡祺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50年代以来,全国纪念孙中山先生活动、《民报》影印出版、孙中山纪念馆在中山大学顺利设立等重要事件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而1981年以来,海内外历次研究盛会更引发了海内外各方的广泛参与。因而辛亥革命研究依旧大有可为。

对于辛亥革命未来的研究方向,安老师引用了章开沅、陈锡祺、桑兵三位老师的观点为这一部分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在新史料新视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展望。

在第三部分,安老师提到,如今有广阔的数据库与海内外大量的报刊可以查阅使用,加上今天更加开放的学术视野,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的突破,并提出了实现突破的关键:

一方面需要更为宽广的历史视野,即继承章开沅先生三个“一百年”的具体实践,放眼两千多年皇权体制历史视野下的体制的变革和17世纪以来全球文明视野下近代中国知识与观念的分水岭及“革命”世纪的开端。

另一方面是走向精细化研究与叙述,其具体内容有四点:一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观念的精细化;二是新政、预备立宪、革命的多重奏;三是跳出专题史研究的窠臼,重视叙事;四是各方文献的系统化整理与编年史撰述。

最后,安老师用章开沅先生的话鼓励同学们学习前辈学者精神深入有关研究:

“我们高兴地看到,虽然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批辛亥革命史研究者,正在走自己选择的学术道路。他们努力继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30年代一些史学大师中西结合的谨严学风 ,同时又博采西方史学的优长之处,不趋时,不盲从,扎扎实实做自己认定的学问。这才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希望之所在。”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研究,目前来做正是恰逢其会。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积极提问,安东强老师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讲座将近3个小时,内容十分丰富,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