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简介
姓名:赵芳媛 学历:博士 职称:讲师 电子邮箱:zhaofangyuan0328@126.com
河北秦皇岛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出版著作1部,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
教育背景
2006.09-2010.06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学学士
2010.09-2013.06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文学硕士
2014.09-2017.06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文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7.11-2020.0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2020.09-2023.08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2023.09-今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
科研项目
1.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经典原著精读课程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改项目;2022-2024;主持
2.线下一流课程: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改项目;2024-2025;主持
3.中国训诂学的理论总结与现代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2021-今;参与
4. 基于数字人文的《说文》学跨学科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23-今;参与
出版著作
1.《沈兼士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整理)
2.《学生国学丛书·孟浩然诗》,商务印书馆,2018年。(校订)
3.《学生国学丛书·文史通义》,商务印书馆,2022年。(校订)
发表论文
1. 《论沈兼士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学术地位》,《文献语言学》2018年第5辑。
2.《论沈兼士对“文字起源二元论”及“文字画”的探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8年第22辑。
3.《沈兼士语言文字学研究特点析论》,《励耘语言学刊》2018年第29辑。
4.《沈兼士与近现代语言文字学的革新和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5.《段玉裁“义相反而相成”观念及其思想来源——兼辨“我”“吾”》(第一作者),《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9年第23辑。
6.《从汉字构形看上古舞蹈文化——以“無”“武”“舞”为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7.《论沈兼士对章太炎词源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0年第26辑。
教学工作
本科生:古代汉语、文献精读——《大学》《中庸》精读、《说文解字》导读
研究生: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研读、汉语语言学